1. 初到英国,别急着扎进华人圈
很多同学刚到英国的时候,第一反应就是找中国朋友。其实这很自然,毕竟语言和文化都陌生,找个熟悉的环境会让人更有安全感。但问题在于,很多人一待就再也没走出来过。我见过不少同学一年到头只跟中国人来往,连课后讨论、小组作业都是找中国同学搭伙。结果到了毕业前的最后聚会,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融入这个校园生活,错过了太多体验和朋友。
我有个朋友在毕业派对上感慨:“太迟了。”她说得没错。如果你直到临走前才第一次参加这种本地学生的聚会,那这一年确实有点可惜了。与其等到快走了才后悔,不如从一开始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。
---
2. 自信比英语更重要
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英语不好,不敢开口,怕说错被人笑话。其实我想告诉大家:没人真正在意你有没有语法错误! 英语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母语,说得不够地道再正常不过了。关键是你要敢说,不怕犯错。
我之前也有类似的困扰。有一次一个中国同学问我:“你怎么能那么自然地跟外国同学聊天?”我说实话,我的口语也不完美,但我从不因为“讲得不好”而退缩。有时候甚至一句话里一半是中式英语,但只要表达清楚意思,别人照样听得懂,也愿意继续聊下去。
还有一个小故事想分享:我有个希腊朋友在Facebook上经常发状态,我看了好久都没看懂,以为是她词汇太高级。结果有一天一个美国同学也吐槽看不懂她的英语,我才意识到——不是我听不懂,是她写得太奇怪! 所以不要总是怀疑自己,有时候真的是对方表达方式的问题。
---
3. 学会接受西方的文化习惯
除了语言障碍,文化差异也是留学生难以融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比如喝酒这件事,有些中国同学会觉得去酒吧是“被迫社交”,甚至觉得女孩子不应该喝酒。但在英国,喝酒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交方式。
比如朋友生日、考试结束、或者就是无聊想见个面,大家都会约去酒吧喝一杯。你可以点啤酒、苹果酒(Cider),也可以点鸡尾酒,没人强迫你必须灌醉自己。重点是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,而不是酒精本身。
我有个中国朋友第一次参加英国同学的聚会时问我:“为什么大家都喝酒啊?”我当时一时语塞,后来想了想说:“这不是强迫,而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。”如果你一直排斥这些文化元素,就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的圈子。
---
4. 多参加集体活动,主动出击更有效
想要结交外国朋友,光靠课堂上的点头之交是远远不够的。你需要主动参与一些课外活动、社团组织或者社交聚会。比如学校组织的欢迎周(Welcome Week)、各种兴趣小组、甚至是一些志愿者项目,都是很好的切入点。
记得我们班有一次美国同学组织了一个期末狂欢派对,很多人都去了。那天晚上来了不少平时很少露面的中国同学。说实话,那一刻我挺感慨的——如果他们能早点走出来,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活动,也许现在就不会觉得遗憾了。
所以我的建议是:别等最后一刻才开始尝试,越早越好。 每一次社交机会,都是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,也是拓展朋友圈的好机会。
---
5. 保持开放心态,才能真正融入
归根到底,想要融入英国学生圈,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。不要总是用国内的思维来看待这里的一切,也不要因为一点点不舒服就立刻退回华人圈。
当然,我不是说你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背景,而是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,同时也要让别人理解你。只有这样,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,而不是表面上的客套寒暄。
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,你会发现,其实外国同学也很愿意跟你交流,他们对中国文化也充满好奇。你们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英文语法或课程内容,还可以是节日、美食、旅行经历,甚至是各自的家庭故事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