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,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。而在中国的高考中,日语并不是一门常见的外语科目,那么,日语纳入高考是哪一年呢?
事实上,日语在中国的高考中并没有很长的历史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,中国就开始了一段“考口语”的时期。当时,为了贴近实际应用,部分地区的高考开始考口语。但是,由于口语考试的成本较高、难度较大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考口语”的做法渐渐淡出。而对于日语的纳入,一直到2005年才正式确认。
2005年,国家正式运用学科课程标准,对日语作为高中阶段选修课程进行规定,史上第一次将日语的纳入高中选修课。这一政策的产生,既有国内对外语教育的不断加强,也与日本政府提倡“国际交流”的政策有关。不过,在那个时间点,日语仅被列为高中选修课而非高考科目。
日语真正纳入高考则要追溯到2018年。而这之前,有不少的试点经验。2011年,江西省的“3+2+1”制开始试行,即高中阶段学习3年,大学阶段学习2年,毕业后到日本的一年的学制。这一政策的推行,加大了对日语学习的需求,同时也为将来的日语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在2014年,浙江省也将日语作为外语科目进行了试点,在之后更是相继有多个省份加入了这一行列。
2018年,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,国家正式确定了日语在高考中出现的时间和形式。在高考中,日语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,主要采取笔试+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查。初中阶段主要取得基础,考察日语的基本词汇、语法以及简单的交际实现。到高中阶段,则更加注重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。随着高考日语科目的推出,对于学习日语的人们来说,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