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草派  >   日语

日语片假名的浊音符是如何诞生的?

周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优草派

日语假名是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,片假名中又分为清音符和浊音符。浊音是与清音对应的,音调相同,只是声带振动程度不同。那么,片假名的浊音符是怎样产生的呢?

日语片假名的浊音符是如何诞生的?

一、历史渊源

据说,最早的假名只有清音符,浊音符是15世纪才开始出现的。当时,已经有了用于拼写汉字的汉字音。因此,为了表示身边常用的日语,就把汉字音加上小假名。最初加入的是清音符,如“あ(a)”“い(i)”“う(u)”......等等。但是,这样写起来很麻烦,于是人们想到在清音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“゛”符号,来表示浊音。例如,“か(ka)”“ぎ(gi)”“ぐ(gu)”......等等。浊音符号就这样诞生了。

二、浊音符号的演变

最初的浊音符号是“゛”,它的位置在上方,而且形状如同现在的逗号。后来,由于手写文化的流行,即使是在日本,字母和符号也开始沿着行写,而不是垂直写。这就导致了“゛”符号写在字母右侧的情况,特别是减小版的“゛”符号容易写错。因此,在1900年代初期,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写法,就是把“゛”符号变成“゜”,并且放在清音符的右侧。这个符号形状和大小稳定,书写起来也更方便。于是,“が(ga)”、“ぎ(gi)”等浊音假名符号就开始使用这样的形式。

三、浊音符号的用法

浊音符号是与清音符对应的,如果要书写对应的假名,就需要在清音符的基础上加上浊音符号。

例如:

“か(ka)”对应的是“が(ga)”

“し(shi)”对应的是“じ(ji)”

“は(ha)”对应的是“ば(ba)”

“ほ(ho)”对应的是“ぼ(bo)”

......

总的来说,历史演变导致了浊音符号的使用,符号演变又带来了书写的方便。如果不了解浊音符号的使用,那么读出来的日语就可能变得与众不同。所以,学习日语时,一定要注意浊音符号的使用。

【原创声明】凡注明“来源:优草派”的文章,系本站原创,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否则,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TOP 10
  • 周排行
  • 月排行
扫码立即咨询